欧美视频精品在线,欧美成人国产va精品日本一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视频,91久久,国产真实交换配乱吟91,国产免国产免费

您當前的位置是: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首頁 > 新聞 > 國內 >

互聯互通:即時通訊軟件不可能完成任務?

2004-03-17 00:00:00   作者:   來源:   評論:0  點擊:



  無底的商業(yè)天塹?
  當1997年幾個以色列年輕人推出ICQ的時候,他們并沒有料到即時通訊將會變成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也沒有料到這個市場由于眾多的效仿者的競爭而變得背離溝通初衷。如果說電信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仍然是差強人意的話,那么,不同即時通訊軟件之間的互聯互通幾乎就是無底的商業(yè)天塹,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
  數據顯示,2003年全球即時通訊軟件用戶已達5.9億,今年將增至7.4億,到2007年這一數字將是14.4億,無疑,海量的數字意味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因為即時通訊能做的早已不止聊天這么簡單,除了文字聊天,還能語音、視頻聊天,文件發(fā)送或共享,短信發(fā)送,隨著將來通信網與因特網的融合,即時通訊軟件作為一個個人信息交流平臺的商業(yè)增值的可想象空間幾乎無限,因此眾多的公司紛紛殺入這一領域,爭奪用戶資源。目前,多數地區(qū)都是眾多的即時通訊軟件分享市場。
  以美國為例,目前,AOL、MSN Messenger 和YAHOO Messenger 基本上壟斷了整個美國IM 市場。根據2003年5 月美國Gartner發(fā)表的有關即時通訊市場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美國在線(AOL)的IM 服務占據了52%的市場份額;繼續(xù)保持著IM 業(yè)界老大的地位。與之對抗的美國微軟公司MSN Messenger 則占據了36%的市場份額,暫居第二位。而YAHOO Messenger等則占據了剩下的12%的份額,而這些軟件之間都是不能互通信息的。這其實十分可笑,想想看,如果各個電信運營商之間的通信服務完全不能互聯互通,將是一個什么情景。
  為什么現在各個即時通訊服務公司面對用戶的互聯互通要求置若罔聞?原因很簡單,互聯互通企業(yè)間的利益分配難以令所有人滿意。另外,相對于電信業(yè),即時通訊業(yè)務仍然十分稚嫩,商業(yè)前景剛剛顯現,市場規(guī)模仍然不大,市場需求還不充分。因此,消費者的呼聲還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對現在的即時通訊服務商而言,提供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務似乎更為迫切,因此他們對此需求并不愿意去滿足,尤其是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的即時通訊服務商,因為互聯互通將有利于弱小的一方的。
  即時通訊出現“外掛”?
  由于使用習慣和用戶喜好的差異,不同用戶會選擇不同的即時通訊軟件,但由于不同即時通訊軟件之間無法互通,因此為了和多數朋友保持聯系,很多人需要同時使用兩個甚至更多的即時通訊軟件,同時開著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即時通訊軟件的情況在中國已經非常普遍。盡管使用多個即時通訊軟件沒有帶多個手機麻煩,但是同樣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會消耗更多的電腦資源和互聯網帶寬,并且使用不便,而實際上也不會有一個即時通訊軟件能夠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
  不久前出現了一種叫MyIM的軟件,看上去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這個軟件實際上是一個即時通訊的集成化的平臺,兼容MSN、QQ、ICQ、Yahoo Message和AOL Message五大即時通信軟件,可以讓客戶把不同的即時通信服務的客戶端軟件聯合成一個軟件界面,而不需要同時安裝 、運行多個不同的即時通訊程序。用戶能從不同的服務中看到自己的好友,并且能在MyIM平臺中向使用不 同即時通信服務的朋友發(fā)送即時文本信息,甚至進行文件傳輸等各種高級功能。這樣,使用了MyIM之后,就不需要同時打開多個即時通訊軟件了。從概念上說,MyIM更象是即時通訊的一種外掛程序,基于各個即時通訊平臺,提供集成的功能。但這個MyIM并沒有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實際上接近移動通訊中的“多模手機”的概念。各個即時通訊平臺之間仍然各自為政,毫不相干,MyIM只是方便了使用者,而對于服務提供商并不影響。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實際上即時通訊軟件之間的互聯互通在技術上十分簡單,并且早已實現。去年9月份,路透社與AOL就簽署了一項合作協(xié)議以實現兩家公司的即時通信服務軟件之間的互相開放。這樣,路透社即時通信軟件的用戶將能夠“看到”登錄到包括AIM、ICQ在內的AOL公司即時通信服務系統(tǒng)上的用戶,并與他們互相通信。
  今年2月5日,蘋果電腦發(fā)布新版iChat軟件,AOL發(fā)布AIM5.5,這兩種分別用于Mac機和PC機上即時通訊軟件已經實現了文字和視頻方面的互聯互通。
  而中國市場上的即時通(IMU)似乎更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這個由IDG投資,網通強力支持的即時通訊軟件事實上是即時通訊聯盟平臺,通過分布式的即時通訊平臺,解決了目前眾多互聯網企業(yè)無法獨立解決的即時通訊服務拓展問題,可是實現所有加盟伙伴之間的互聯互通,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前景,IMU也希望一舉改變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格局。但是即時通訊服務有一個用戶積累的過程,以目前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軟件騰訊QQ為例,盡管收到了很多的指責,但是新增用戶數量和同時在線人數還是不斷增多,就是因為QQ的用戶群非常龐大,后來者很難撼動所有的用戶。因此IMU雖然有一個不錯的商業(yè)模式,能否獲得成功仍不一定。
  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即時通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成熟,用戶對于互聯互通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強烈,即時通訊的互聯互通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商業(yè)利益的分配過程。

eNet硅谷動力

相關閱讀: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