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一周年 難融難合
2011/06/21
一句“三網融合面臨夭折風險”的話語,令更多人向試點將滿周年的三網融合投去審視和關注的目光。這句讓業(yè)內外炸開了鍋的評論,或許說得有些過頭,但背后反映出的是人們對于三網融合現狀的焦急和不滿意。
自始至終,三網融合一直是“慢”字當頭,哪怕是在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快刀斬斷利益扯皮的亂麻后,三網仍是“難融難合”。一個美好的愿景,走得如此磕磕絆絆。
需要承認,一年來,三網融合取得了進展;遺憾的是,其中并沒出現被廣泛認可的實質性進展。電信和廣電兩大派系的距離沒有縮短,兩者繼續(xù)深陷于“既想分享對方的好處,又不想失去自己利益”的心態(tài)中。并且,驅動三網融合車輪的力量,不僅來自廣電和電信,地方政府、民間資本等的加入,令三網融合這輛車更難在行進中找好平衡。
365天蹉跎而過。三網融合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是加速前進還是繼續(xù)慢行,這是拷問利益攸關各方的最大問題。
三網融合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各有說法。專家們此起彼伏的不同聲音和觀點,更讓人有置身云霧之感。
5月20日,由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主辦的“2011寬帶通信及物聯網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在論壇上表示,“三網融合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總體進程是好的。三網融合是技術和業(yè)務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边@是有關三網融合進展爭議的風波出現后,工信部最高級別的官員就相同話題所作的點評。
與此同時,另一位三網融合專家在稍早前的驚人評論,余音還在震蕩。
3月22日,在“第一屆中國三網融合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公開指出:“過去這一年,三網融合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試點進度已經明顯落后于國務院的部署。原來開會,現在我已經一年半沒有開會了。我感覺已經面臨夭折的風險!比W融合“夭折”之說由此傳遍業(yè)界。
其實,一年來,批評三網融合進展緩慢的聲音層出不窮,而“夭折”之說不過是其中最尖銳的觀點。
第一章 周年之際的爭議
在5月13日開幕的“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上,12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集體亮相于3號館,集中展示了各城市的廣電網正由“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轉變,它們所在的“創(chuàng)新廣電業(yè)態(tài)、迎接三網融合”主題展區(qū)被稱為館內吸引力最強的地方。
有現場觀摩的業(yè)內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這次由國家廣電總局組織的集中展示體現了電視發(fā)展的大趨勢,但也就是一個技術方案的演示,未能規(guī)模化地付諸實施,對推進三網融合的實際效果有限。該業(yè)內人士還指出,三網融合本該是廣電系和電信系的共同杰作,但通過這種展示并不能充分說明三網融合大車究竟開到了哪一程。
從1998年經濟學家周其仁在國內率先提出三網合一的概念后,中國的三網融合一直停留于“空想”。而在過去一年內,它縱然被付諸實施當中,但并未讓各界看到期待中的實質性進展。
“夭折”風波
2010年6月6日,歷經兩大部委12年的利益糾葛,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在五易其稿后終于通過,在被冠以“密件”字樣后下發(fā)電信和廣電企業(yè)。7月1日,備受期待的第一批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名單公布。實際上,這兩個時間節(jié)點均晚于預期,國務院原本希望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和試點城市名單能夠在2010年5月出臺。
按照決策層的計劃,2010年-2012年為三網融合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yè)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訂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qū)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但在一年后的今天,試點行動既無廣度上的擴張,也無范圍上的拓展。
在第一批試點城市名單公布后,武漢、廣州、重慶、昆明等城市表現出希望能夠參與第二批試點的高度熱情。最早的消息稱,三網融合的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最快將于2011年年初公布。但到今年年初,第二批試點城市的名單沒有出現。當時,有工信部內部人士透露,首批試點城市的三網融合步伐不同,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xié)調小組以及專家組要對各地試點情況進行驗收和評估,在這之后確定下一批試點城市才更有針對性。
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帶來的確切信息,讓有心入圍第二批試點城市名單的城市有些失望。苗圩表示,2012年以前都是三網融合的試點階段,今年試點城市的范圍不會擴大,仍然保持在12個。
對此,有業(yè)界專家認為這不是壞消息。三網融合研究專家、融合網創(chuàng)始人兼主編吳純勇就指出,決策層的這個安排,可能是意識到三網融合進展不是很順利,還有問題需要解決,今年不繼續(xù)擴大試點范圍反倒是件好事。
過去一年中,批評三網融合進展緩慢的聲音不絕于耳,而“三網融合面臨夭折風險”的言論一出,頓時引來各種說辭。
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也是“第一屆中國三網融合高峰論壇”的嘉賓,他的演講緊接在韋樂平之后,但他沒有給同行面子。杜百川一開講就指出:“我不認為三網融合一點兒進展都沒有。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就認為是三網融合沒有推動的話,這個觀點不一定是對的。”他認為,“如果對三網融合的理解不一樣的話,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期待!
但是,韋樂平的觀點不是一家之言,比他更激進的是中廣電通CEO殷建勇。殷建勇干脆認為,現在播控權的歸屬已經明確,廣電對媒體的管控能力正進一步加強,運營商對所謂的開放的三類業(yè)務都沒有興趣,三網融合目前的情形不是僵局,而是已經結束。
與此同時,廣電和電信兩個陣營的部分人士甚至借此風波又打起口水仗,互相傾訴著對對方的不滿。
廣電一方的人士稱,“在三網融合政策下,有線網絡克服先天不足努力建設網絡已經是難能可貴,而已經先長大起來的大哥(電信)不但不允許小弟(廣電)染指自己碗里的肥肉,還想把小弟碗里的咸菜也搶走,讓弟弟們餓死!彪娦乓环降娜耸縿t表示,不要以為電信業(yè)是塊肥肉,就想著進來賺錢,如果三網融合真的夭折,對于廣電未嘗不是好事。
4月20日,在國新辦介紹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工業(yè)通信業(yè)運行情況的會議上,工信部方面也對韋樂平的“夭折”一說予以否定。工信部發(fā)展司司長張峰表示:“目前三網融合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試點省市均組織制定了試點的實施方案;企業(yè)紛紛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建設和光纖落戶工程;已經完成IPTV(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業(yè)務支撐平臺的改造建設,具備了與廣電視頻流對接實現內容加載的業(yè)務能力!
在張峰的介紹中,“試點省市均組織制定了試點的實施方案”是三網融合的進展之一,但實際上12個試點城市和地區(qū)均沒有受國務院認可的實施方案可以遵循。去年9月,這些城市向國務院提交了各自的試點實施方案第一稿,但全被否定。
5月19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透露,深圳等地已經提交了三網融合試點實施方案第二稿,國務院正在審批中,何時能夠獲批尚不清楚。
對于三網融合“面臨夭折風險”的說法,鄔賀銓也予以否定,他表示,三網融合的推進速度雖然沒有預想中那么快,但在局部地區(qū)的探索已經展開。
沒先例的三網融合
如果站在廣電的立場,身為廣電總局官員的杜百川的上述表態(tài)不難理解。
本刊記者在與吳純勇聊起三網融合的話題時,他說:“和電信相比,廣電在三網融合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眼下,廣電首要的工作是建設全國一張網,而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要理順各級廣電機構的利益關系,這是最難破解的頑癥之一。
在實行多年的廣播電視“四級辦”模式下,全國原有各級廣電網絡超過2000個。廣電總局曾要求,到2010年年底,全國基本實現“一省一網”。但是實際推進的情況遠沒有計劃中順利。截至目前,全國有大約19個省級有線網絡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整合。
“省級網絡整合最大的問題是在各地的省政府,中國的特色是大家都喜歡當老大,”中廣互聯副總經理汪海天認為,“由廣電總局來辦這個事情有難度,廣電總局和各地省政府頂多是平級單位,你不比它高一級,它憑什么聽你的?”汪海天指出,廣電要整合,必須首先破除行政體制的壁壘。
據本刊記者了解,即使像四川、廣東等實現全省一張網的地區(qū),也主要是完成了省市級網絡的整合,縣級網絡整合還在推進中。
今年4月份,山東省政府下發(fā)《關于按期完成廣電網絡資產重組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省內各市務必于4月30日前將廣電網絡資產全部移交給山東廣電網絡公司各市分公司。但進入5月后,青島、棗莊、威海和濟寧的網絡資產仍然沒有完成移交。
江蘇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明曾解釋過地方廣電網整合的難度所在,“由于歷史原因,廣播電視網絡多為事業(yè)單位,有局臺網合一,有網臺合一,還有的廣電網絡是電視臺的一個部門,部門結構不統(tǒng)一。而各個單位的財務狀態(tài)也五花八門,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整合工作的復雜程度!
盡管做得不夠完善,但這一年來,廣電在全國一張網上的努力和各地有線網絡運營商積極參與整網的表現,得到了外界的部分肯定,被認為是廣電在參與三網融合方面的成果。
廣電部門內部的體制問題已經紛繁復雜,牽扯到廣電和電信兩大部門的行政體制問題,更成為三網融合的最大挑戰(zhàn)。廣電是行業(yè)與地方政府雙重監(jiān)管的體制,電信是以工信部為核心的集中、垂直監(jiān)管的體制。
早有不少人士明確指出,三網融合不是難在技術,而是體制。
對于體制障礙的破解,韋樂平的看法悲觀。在他看來,三網融合實際上是三種完全不同的商業(yè)模式,全世界找不到先例,“廣電是低價包月,互聯網是低質低價,電信是高質按時長、流量收費。特別是具有公益性質的廣電業(yè)和市場化的電信業(yè),怎么樣展開競爭是全球誰也沒有遇到的課題,可能是一個無解的方程!
實際上,三網融合不只涉及電信和廣電兩個部門,其他政府機構、民間資本也參與進來,成為一個需要高度智慧來解決的問題。
南京是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并在籌劃于今年下半年向市場正式推出三網融合應用。為了推進三網融合,該市成立了市一級的工作協(xié)調小組,由常務副市長掛帥領導。雖然南京在近期總結三網融合工作時表示,“完成了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階段性目標”,但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是該市具體推進協(xié)調三網融合的機構,該機構的相關人士坦言,各自為政的監(jiān)管體制決定了行業(yè)資源的壟斷性,而行業(yè)資源的壟斷性又決定了利益的專屬性。在現有體制下,各方共同推進三網融合十分困難。
上述人士所說的困難表現在多方面,除了廣電和電信在業(yè)務滲透的同時依然互相封鎖,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財政、工商、公安、城建、規(guī)劃等多個部門一個都少不了,還需要協(xié)調這些部門進行合作。
第二章 博弈在繼續(xù)
至今,業(yè)內普遍的共識是,三網融合進展緩慢。
在一些業(yè)內人士看來,應該從用戶是否買賬三網融合的角度來看待其進展問題,廣電和電信與其盯著各自利益不放,不如把精力放在合作開發(fā)三網融合應用上。
據本刊記者了解,一直以來,廣電和電信兩部門對三網融合試點方案中很多核心問題的解決方案依然不滿,在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xié)調小組和各地三網融合主抓部門組織的會議上,兩家只要一碰面,焦點話題始終脫離不了部門利益。
誰也放不開IPTV
三網融合啟動之前,廣電和電信部門曾因IPTV(互聯網電視)業(yè)務多次“大打出手”,IPTV也曾是導致試點方案久拖不成的焦點之一。三網融合啟動之后,IPTV仍不是一個平靜的領域。
根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廣電總局獨家負責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和管理,這強化了廣電對媒體的管控能力。目前,三網融合第一批12個試點城市和地區(qū)已經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并與中央總平臺實現對接。
去年7月,廣電總局下發(fā)《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地區(qū)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344號文”)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辦”的平臺架構模式——由央視(具體實施方為中國網絡電視臺,即CNTV)建設總平臺,央視匯同地方電視臺根據試點地區(qū)實際情況建設分平臺。
由于系統(tǒng)內部結構龐雜,IPTV平臺“兩級辦”模式在推廣之初并不十分順利,中央臺與地方臺單純靠“政策捆綁”的做法遭遇阻力。例如,青島在成為首批三網融合的試點城市前,已經與牌照擁有方杭州華數合作建設IPTV、手機電視等內容播控平臺,當CNTV要接手杭州華數留下來的IPTV平臺時,央視、華數和青島電視臺之間的談判過程很糾結。
微妙的是,344號文明確規(guī)定IPTV平臺的統(tǒng)一播出呼號為“中國廣電IPTV”,從字面上完全撇開了為其提供網絡的電信部門。
去年9、10月份間,綿陽、北京、武漢和深圳的IPTV播控平臺先后與CNTV總平臺實現對接,其中難覓當地電信運營商的身影。當時,四川電信的相關人士曾表示,“地方電信運營商要完成與廣電主導的IPTV集成平臺的對接,不僅需要雙方在技術和系統(tǒng)方面找到融合點,還需要總公司甚至工信部方面的批準,我們已經在申請過程中!倍鴱V電方面則認為,電信依然希望獲得IPTV的內容播控權,對參與廣電控制的IPTV播控平臺的積極性不高。
縱然對廣電有想法,從整體上看,電信運營商還是在抓緊布局IPTV業(yè)務。三網融合試點開鑼之后,中國聯通在原中國網通的IPTV業(yè)務基礎上重新布局,到去年年底,中國聯通在北京、哈爾濱、大連、青島、天津、石家莊等十個城市的IPTV系統(tǒng)平臺建設基本完善,并逐步進入內部測試和放號階段。同一時期,中國電信也調高了IPTV用戶數量的目標。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IPTV業(yè)務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吸引力并不大,因為目前既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內容播控平臺又被廣電控制。不過,多一種業(yè)務提供給用戶,對電信運營商來說沒有壞處。
在張峰盤點的三網融合積極進展中,電信方面“已經完成IPTV、手機電視業(yè)務支撐平臺的改造建設,具備了與廣電視頻流對接實現內容加載的業(yè)務能力”也是其中之一。
在現實操作中,電信運營商的平臺具備與廣電對接的能力,并不代表它們就能順利開展IPTV業(yè)務。
根據政策規(guī)定,IPTV業(yè)務的運營方必須持牌照,但手握牌照發(fā)放大權的是廣電總局。廣電總局目前發(fā)出的所有IPTV牌照中,無一落入電信運營商的口袋,牌照成了電信運營商無法自主掌控的“鑰匙”。
韋樂平表示:“廣電機構負責業(yè)務的行政許可和內容的集成規(guī)劃管理和審核,電信部門負責業(yè)務的支撐系統(tǒng)建設、業(yè)務運營和用戶的管理,這種合作模式比較符合產業(yè)鏈相關方利益、市場及用戶需求。尤其在牌照方和地方廣電關系比較融洽的地方,IPTV業(yè)務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這句話隱含了另一層意思,就是關系不好的地方寸步難行!
上海就是電信和廣電機構合作關系良好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國范圍內IPTV發(fā)展得最好的地區(qū)。
獲得IPTV牌照的上海文廣旗下百視通提供內容,上海電信提供網絡服務,所得收入按照約定分成。這種合作模式目前被認為是比較成功的模式,截至今年年初,上海IPTV用戶突破130萬。
由于廣電和電信必須分業(yè)監(jiān)管,廣電和電信達成雙方認可的合作方式并不容易。上海的成功模式在其他地區(qū)很難復制和推廣。
廣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以下簡稱“南方傳媒”)曾經是IPTV牌照擁有者之一,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被敲定的2010年6月,它主動放棄了這張寶貴的牌照。
對此,南方傳媒的相關人士解釋說,“各地的廣電運營商一直將電信運營商開展的IPTV視為洪水猛獸,作為廣電內部龍頭的南方傳媒要想順利完成省網整合,就必須在IPTV問題上作出讓步。”
據了解,南方傳媒在2006年獲得IPTV牌照后,曾試圖效仿“上海模式”與廣東的電信運營商合作,經過幾年的運作,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在廣東省內,其IPTV用戶數也遠落后于百視通。
兩張網的較量
據鄔賀銓透露,國務院三網融合領導小組要求,12個試點城市和地區(qū)必須在2012年年底建成下行速率達100M的寬帶網。寬帶網,正是廣電和電信搶奪的另一個的戰(zhàn)略制高點。沒有帶寬為保證,三網融合只是有名無實。
在2011年CCBN的主題報告會上,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特別提到,“美國寬帶用戶中有一半左右通過有線電視網實現互聯網服務,歐洲四分之一左右的有線電視用戶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打電話和寬帶上網!彼J為,從美國和歐洲的情況看,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已成為寬帶互聯網服務和電話服務的重要提供商。
田進這番話反映出廣電對于寬帶網絡的渴求。但是,與電信希望得到內容播控權一樣,廣電希望擁有互聯網寬帶出口和IDC資源,而這正是電信鉗制廣電的撒手锏。
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允許廣電部門介入互聯網接入和IP電話業(yè)務。國務院在關于三網融合的框架文件中明確指出,符合條件的廣播電視企業(yè)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yè)務和部分基礎電信業(yè)務、互聯網業(yè)務。
有政策做后盾,廣電企業(yè)打算繞開運營商,自建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深圳地區(qū)的有線廣播電視網絡運營商天威視訊已經開始加緊籌劃建設IDC,由19家省級廣電網絡公司參與的廣電友好網聯盟也決定建設IDC。
據工信部的人士介紹,廣電網絡運營商要獲得電信方面的牌照審批后,才能發(fā)展語音和寬帶業(yè)務。這種局面讓一位省級廣電網絡公司的負責人不由得感慨:只要是廣電或帶有廣電背景的企業(yè)申請寬帶接入資格,肯定不會順利,而且廣電企業(yè)向運營商租用同樣的設備、端口,也要付出明顯高于其他寬帶服務商的價格。
對接互聯網是廣電的短板,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廣電就很難進入寬帶市場,在互聯網上失去主動權就意味著廣電在三網融合戰(zhàn)役里失去半壁江山。因此,為了補短,廣電正轟轟烈烈地打造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目標直指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網絡。
在內部推進全國一張網的同時,廣電總局在去年7月明確了NGB的十年規(guī)劃,并為此決定成立工作組。按照規(guī)劃,到2015年,NGB將從功能上達到與電信網平等競爭與合作的水平。
在2010年年底的內部會議上,廣電再度明確規(guī)劃,計劃到2015年,80%以上的城市實現網絡光纖到樓,30個大中城市將建成基于有線網絡的NGB示范工程,提供家庭接入速率100M、企業(yè)接入速率1G的能力,內容、業(yè)務、網絡和終端實現可管可控。
電信行業(yè)自然不會讓對方輕易攻進自己的優(yōu)勢陣地。“十二五”期間,電信業(yè)2萬億元總體投資中,用于寬帶的將占80%。三大運營商則相繼表示要加速實施寬帶升級提速,推進全光網絡建設。
去年夏天,就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將展開新一輪的光纖建設。今年年初,中國電信啟動“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工程,目標是用戶的接入帶寬將在3-5年內躍升10倍以上,并持續(xù)快速提升;南方城市將全面實現光纖化。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也表示,聯通已提出全國寬帶提速計劃,將率先在城市大面積鋪開光纖接入。
對于電信運營商正積極推動的寬帶大發(fā)展,連身處電信內部的韋樂平都感覺到驚訝。
“這一年來,廣電和電信雙方在各自領域有所突破,但在融合上沒有叫人眼前一亮的進展,”業(yè)內人士陳志剛對《IT時代周刊》表示,“拋開業(yè)務不談,僅從網絡角度而言,目前試點階段已經過半,但廣電網和電信網還是‘兩張皮’,并沒有進行融合。考慮到雙方網絡在投入、技術、先進程度和規(guī)模上的差異,短期內的融合前景不容樂觀!
第三章 摸索中的融合
三網融合不是切分蛋糕,而是各方一起把蛋糕做大,其中的關鍵是合作。《IT時代周刊》采訪到的業(yè)內人士紛紛表示,他們期待中的三網融合實質性進展,就是廣電和電信之間出現更多有實際效果的合作,產生被市場廣泛接受的應用。
上海文廣與上海電信合作的“上海模式”,是上海能夠成為全國“IPTV第一城”的關鍵。雖然“上海模式”復制起來并不容易,但不乏嘗試者。在2010年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后,甘肅有線與甘肅移動、江蘇廣電與江蘇聯通先后達成合作。三網融合啟動后,云南廣電與云南電信、四川廣電與四川聯通也先后加入這一行列。
令人感興趣的還有“云南模式”。
2009年10月,CNTV和云南電視臺聯合組建的“云南愛上網絡公司”掛牌成立,該公司與云南電信就IPTV業(yè)務進行全面合作,形成了由IPTV運營商、地方廣電和地方電信三方共建IPTV的“云南模式”。
從“云南模式”確立后到2010年年底,云南省內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玉溪等地新發(fā)展的IPTV用戶超過4萬戶。CNTV總經理汪文斌評價說,“云南模式”把央視的內容資源、當地廣電內容資源和廣告資源與當地電信的市場資源進行結合,是一種良好的模式。
以此為底氣,云南正在為進入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名單而秣馬厲兵。
在所有的合作中,“先結婚再戀愛”的“武漢模式”最受關注,也最受爭議。
武漢是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2010年12月,武漢廣電與武漢電信組建的“武漢市三網融合合資公司”宣告成立,雙方各占合資公司50%的股份,定期輪流派人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武漢組建合資公司的出發(fā)點是解決融合推進期間可能出現的廣電、電信運營商的利益分歧。
當時,盡管樂觀派期待“武漢模式”成功后可為其他試點城市提供思路,但還是有不少聲音質疑,在工信部和廣電總局的利益矛盾尚未調和的情況下,武漢電信和廣電均難交出各自的核心資源,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出現一家象征意義的空殼合資公司。
事態(tài)的發(fā)展讓人感覺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半年過去了,武漢三網融合合資公司的運轉沒有公開的后續(xù)進展。坊間倒是有消息稱,該公司仍由廣電方面主導,令電信方面漸失興趣,目前雙方注入的業(yè)務和資產也都為非核心資產。
合資公司現在看來并不成功,武漢又進行了新嘗試。今年5月初,武漢廣電與武漢移動共同簽署“三網融合·共建G3數字家庭”的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武漢的首個“三網融合套餐”同期出爐。
在電信行業(yè)分析師付亮看來,在整體進程較為緩慢的三網融合中,武漢推出“三網融合套餐”算是一個突破,但不能簡單地說成是電信和廣電的合作,而是競合關系,這反映出雙方的競合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武漢移動和武漢廣電選擇了自己相對較弱的一個領域作為合作切入點,這是典型的競合模式,其本質和初衷肯定是“有利可圖”。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近日表示,“在目前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我國三網融合將得以實現!卑凑諊鴦赵禾岢龅娜W融合階段性目標,2013年至2015年要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
對于三網融合能否按期實現,也有不同的聲音。吳純勇認為,放在全球視野中,我國的三網融合是獨一無二的,面臨諸多挑戰(zhàn),說五年之內能夠實現有點樂觀。陳志剛則認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能夠實現三網融合,只是要看“實現”的標準是什么,現在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明確的說法。
據悉,國務院三網融合協(xié)調小組將于今年中期對第一階段試點工作進行總結,針對試點城市三網融合的業(yè)務發(fā)展、網絡建設和安全保障情況進行評估,在全面總結第一階段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下一步的試點工作。
本文截稿之際,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三網融合試點地區(qū)的試點實施方案已獲批,不過管理層沒有明確批示,而是要求“改善后實施”。該人士認為,這說明試點實施方案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另有消息稱,首批試點地區(qū)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與電信運營商正準備“雙向進入”的交叉申報。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這預示三網融合試點將有實質性突破。
路漫漫其修遠兮。三網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進程,《IT時代周刊》將繼續(xù)關注。
IT時代周刊
三網融合—大唐高鴻的產業(yè)新機遇 2011-06-17 |
中興獲“最佳光傳輸廠商”和“最佳IPTV廠商”大獎 2011-06-16 |
運營商備戰(zhàn)IPv6規(guī)模化商用 應用匱乏拖延進程 2011-06-16 |
UT斯達康為JT部署千萬美元NGN通過最后驗收 2011-06-16 |
三網融合市場疾步 北京歌華推出無線寬帶電視 201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