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乃威 2007/06/15
這一期要寫一個聳動的題目,就是呼叫中心目前普遍存在的管理大漏洞。定義一個成功的呼叫中心,有很多種定義方式,我選用了其中一個很普遍的定義:
我接著想要細分客戶服務這一個KPI維度:
部門 | 側重點 |
流程規(guī)劃組 | 服務流程 |
質檢組 | 服務質量監(jiān)控 |
客服組 | 客戶滿意情況 |
……….. |
我打算要針對服務質量監(jiān)控這一項KPI子維度再進行細分,但我打算直接跳過中間的一環(huán)一環(huán)過程,直接跳到對于質檢員考核的這一個小項,因為很少呼叫中心會思考質檢員也是需要質檢來考核的,也就是我打算定義對質檢員作質檢的KPI指標:
部門 | 側重點 | 指標名稱 |
質檢組長 | 抽樣公平性 | ??? |
評分標準自己與小組的一致性 | 分數落點分布圖、校準成績、另一位質檢員對同樣座席打分的比較 | |
評分標準自己與自己的一致性 | 分數落點分布圖、校準成績 | |
………….. | ………….. |
從上面細分表中,可以看出,呼叫中心管理上的第二大漏洞,是對于質檢人員選取錄音檔來評分時,抽樣的公平性這一點,也是缺乏KPI指標的管理!
這一個管理漏洞,可能比第一個班務好壞還要嚴重,因為這牽涉到了座席員的工資,任何牽涉到座席員工資的事情,影響都會很大。
大部分呼叫中心都是把接聽電話總通數跟座席員工資綁在一起,這就直接造成座席員拼命接電話,也間接會想要長話短說,不想在一通電話上耗太長時間。這種心情,就很容易造成服務質量下降,呼叫中心管理者對抗的辦法,就是利用質檢來檢查服務質量,阻嚇座席員以低質量的服務來沖高電話量的作法。
但這作法必須在一個前提下才能成立,就是質檢本身必須是公平的,如果不公平,座席員反而會有更負面的想法,認為自己服務在怎么做好也沒有用,不如還是多搶幾通電話還比較實在些。
質檢要公平,對質檢員的質檢工作,就要做好監(jiān)控,防止質檢員有任何偏差的行為發(fā)生,例如故意偏袒或修理某個座席員。
但如果呼叫中心沒有定義抽樣公平性這個KPI指標時,質檢員就有了天大的機會,可以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做出概率上稱為[有偏見的抽樣]。
怎么做?
筆者曾經在一次內訓時,跟在場50多位質檢員說,大家可以開一個研討會,跟老師講講,你們怎么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你們老板們卻找不出你到底鉆了什么縫子嗎?
全場大笑,一句話不肯講。
這一期的決策與抉擇,就要問問大家,大家知道有什么辦法嗎?
怎么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老板們卻找不出到底鉆了什么縫子?
當時在全場的笑聲中,筆者偷偷聽到底下有人說了一句:
還不簡單,專門挑這座席員比較長的電話不就好了!
筆者倒吸一口氣。是啊,好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讓一個座席員的質檢分數很[自然]的變得很差,而質檢主管、這座席員的班組長都沒有任何話說。
比較長的電話,客戶一般是給了難題,座席員很難做出很好、不犯錯的服務。
只要利用抽樣時的不公平,就可以做出表面上完美的質檢考核,其實骨子里完全不公平。
如果挑選錄音檔的工作,是由質檢員自己來做,等于把抽樣的公平性這重大的管理漏洞,開放給質檢員的良心來決定。
很多呼叫中心會使用復核的方式,由質檢的質檢(就是上一層主管)來復核質檢員打分的公平性,卻忽略了質檢員不必在打分時有偏心,只要在抽樣的時候,使用『有偏見的抽樣』這一個技巧,就很容易造成座席員分數的巨大差別。
而這一項巨大的管理漏洞,在中國呼叫中心普遍的存在,而且行之多年。
這一期的決策與抉擇,還是提供200元的稿酬,希望大家提供有什么好辦法,質檢員可以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老板們卻找不出到底鉆了什么縫子。
這一期特別拿出重賞,如果有讀者可以提供其它呼叫中心的管理漏洞,對主管在管理上有特別管理價值的,筆者提供500元的稿酬,特別表示尊敬和感激。
筆者下一期還會提到座席員怎么利用CTI軟件在派話時的重大漏洞,讓自己不必接電話,主管卻沒有話可說。
呼叫中心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有人存在,就有人鉆漏洞,但這對主管而言,也是管理上的一大樂趣和挑戰(zhàn),不是嗎?
關于作者:許乃威 呼叫中心資深顧問 email: will_hsu@126.com
作者供稿 CTI論壇編輯